小时候,我经常去邻居张奶奶家玩,听张奶奶讲她年轻时的故事。张奶奶有一个搪瓷缸,缸身印着的“抗日救国”四个字早已模糊,底部的裂痕用铜丝细细缠过,这是张奶奶1942年在晋冀豫鲁边区参加妇女救国会时,八路军战士送的纪念品。
年长一辈的老人说,她当年总用这只搪瓷缸给伤员熬药。有次日军突袭,她匆忙把缸子藏进灶台的砖缝里,自己抱起药罐就往地道跑。炮弹在不远处炸开,碎片擦伤了她的胳膊,可她始终没松开手里的药罐。她说:“这缸子啊,装过苦口的药,也盛过暖心的粥,更重要的,是装着那段岁月里——大家谁也放不下的念想。”
之前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我也见过这样一只搪瓷缸。讲解员指着展柜中那些斑驳的老照片,轻声说道:“那时的搪瓷缸,就像一个流动的家。战士们用它喝水,老乡们用它送饭,缸沿每一处磕碰,都是烽火岁月的印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搪瓷缸中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彼此扶持、共渡难关的精神血脉。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的初心,也正如这样一只搪瓷缸——外表平凡,甚至有些粗朴,内里却始终是滚烫的。为人民服务的底色,从未因时光流转而褪去半分。
刚刚从事检察工作时,“做内勤”成了我最大的工作挑战。内勤任务繁杂而细琐,时而围绕检察官与各部门上传下达;时而围绕部门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整理案卷、传递信息、总结经验这12个字成了我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每当我感觉到应接不暇、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时,总会想起张奶奶的搪瓷缸,“搪瓷缸”教会了我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
张奶奶熬药时常常念叨的“药苦,心不能苦”更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始终保持一份耐心与细致。于是,我戒骄戒躁,逐渐从“做内勤”到“做好内勤”转变。我积极的投入内勤工作当中,把每一份内勤任务都梳理的井井有条,案卷整理规范有序,上传下达时指令正确。渐渐地,有同事跟我说:“看着这么整齐有序的案卷,干活也更有劲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从前先辈用“搪瓷缸”传递温度,而今我用细致服务保障战斗力。岗位虽不同,但坚守与担当,始终如一。
后来,当我撰写的反映检察官办案成效的文章多次被上级检察机关官方公众号转发报道时,我更加确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同一种精神——那是跨越时代的责任,是不变的初心与热爱。
如今已是202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张奶奶早已离去,但她和无数前辈的付出,换来了我们这一代的安宁与幸福。搪瓷缸后来也不知所踪,可它所承载的精神,却在我心中悄悄生根。检察工作中从来没有不起眼的岗位——就像那只搪瓷缸,盛放的是日常,熬出的是信念,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代人对家国最深沉的眷恋。
前辈们在烽火中坚守平凡,我们在和平年代做好小事,不同的岁月,同样的赤诚,这便是抗战精神最绵长的滋味。
驻马店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备案号:豫ICP备16025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