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字见风尚。一封封家书,承载的是厚重的爱意与牵挂,一个个红色故事,蕴含的是舍身无畏、奉献家国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党上下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谱写时代新章,上蔡县人民检察院自4月13日起开设“红色家书天天读”栏目,感受家书中蕴藏的深沉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邓恩铭(1901年-1931年),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贵州荔波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后又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20年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5年2月,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
这封信是1924年5月邓恩铭在回青岛途中写给父亲邓国琮的。信中提到的印寿、三爷分别指的是邓恩铭的堂弟黄幼云、二叔黄泽沛。当时,二叔和堂弟要回家乡贵州荔波。邓恩铭向父亲坦陈,自己本应一同回家看望双亲,但他必须以党的工作为重,只得将亲情放在一边,硬着心肠不回去。邓恩铭投身革命活动,是违背家人意愿的。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并且中止了对他的经济援助。他的父母期望他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便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但是家人的反对没能动摇他坚定的革命决心。他在信中说自己因党的“职务缠身”不能回家完婚,明确表示:“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道出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当然也包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叛。邓恩铭在信中希望父亲不要以常人的期望要求自己,能支持自己选择的革命道路。
家书/原文
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
——邓恩铭致父亲邓国琮
(1924年5月8日)
父亲大人:
不写信又三个月了,知双亲一定挂念,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儿一向很好,想双亲及祖母……均安康如常?
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故同意与否,儿概不问,各行其是可也。三爷与印寿回南,儿本当同行,奈职务缠身,无法摆脱,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印寿如到荔,问他就知道儿一切情形了。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余后续禀,肃此敬请。
福安并叩
祖母万福顺祝
阖家清吉
男恩明谨禀
五月八日
诵读者:第三检察部 武猛
驻马店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备案号:豫ICP备16025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