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听证会:16名“爱鸟人”积极生态赔偿,检察“不起诉”传递法治温度
是“爱鸟”还是“害鸟”?当爱好触碰法律红线,如何实现惩罚与教育、修复与预防的统一?2025年8月5日,上蔡县人民检察院就一起涉及16名画眉鸟购买者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举行公开听证会。
一、宽严相济,依法审慎作出“相对不起诉”
经全面审查,检察机关认为这16名购买者主观恶性较小,并非以贩卖为目的,犯罪情节轻微,且具有认罪认罚、真诚悔过、积极缴纳生态赔偿金等情节。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避免“办理一个案件,影响一个家庭”,在充分评估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可改造性的基础上,检察机关拟对16名购买者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并就此召开听证会。
二、自愿担责,积极履行“生态赔偿”义务
不起诉不等于无责任!听证会上,一个关键亮点是:16名涉案的“爱鸟人”均自愿同意,并已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这笔赔偿金并非简单的经济处罚,而是用于专项生态修复,弥补其行为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他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悔过和弥补的决心。
三、联动协作,沟通“生态损害地”
相关部门为确保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蔡县人民检察院在听证会前,主动与画眉鸟原栖息地(即生态环境受损地)的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协调。就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赔偿标准、赔偿金后续使用方向达成了一致意见,确保“谁损害、谁修复”原则落到实处。
四、四阳光司法,“听证员+人民监督员”监督
为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本次听证会特别邀请了本地的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全程参与。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员们在认真听取案件介绍、涉案人员陈述后,进行了独立评议,最终一致同意检察机关作出的相对不起诉处理意见,并对“刑事追责+生态赔偿”相结合的模式表示高度认可。人民监督员的现场监督,确保了程序公正公开。
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生态的红线必须守护。下一步,上蔡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推进公开听证规范化、常态化,不断提升听证质效,努力实现检察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